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我的聰明才識還真是罄竹難書啊

咱们總統的一句:「志工偉業,罄竹難書」,讓我們發現原來政府除了會搞出一堆弊案外,
讓我們天天都有連續劇看外,似乎腦袋也不好!怎麼連這麼簡單的成語都會誤用。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到底什麼是罄竹難書?首先依照字義來解釋這句成語,其意為:
罄;音同慶,為用盡之意。
竹:古帶未發明紙張前,都是把字寫在竹片上。
而書便是書寫之意。
所以結合以上意思來解釋的話,
罄竹難書之意應為用盡了竹簡也書寫不完的意思。
哪裡有說到關於罪狀、罪惡等負面字詞了?

接下來從其他的歷史的經典中來看罄竹難書的用法會如何。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文中:「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微兆。
其現象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
蠻適合形容現在的台灣,其整體只是描述事件多到寫不完,因文章關係偏負面。

《孫臏兵法˙奇正》篇裡:「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說的是兩軍相爭時,要讓我方軍勢處於優勢的方法有許多種,
即使用盡楚、越兩地的竹子都寫不完。
在此也是用來描述取勝方法之多,難以說盡,單純描述,不偏正負面。

接下來就是成語辭典、漢文辭典、字典辭海等所說的罄竹難書最早出處,
《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是李密等人在進攻隋都洛陽時,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裡的名句。
白話文為「即使用盡南山的竹子所作的竹簡,書寫罪狀也寫不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
因文章關係偏負面,也因此被引申為罪狀之多,難以說盡之意。

但在唐朝一篇文章同樣的用法,卻音文章的關係整體上有不同的結果
《唐˙皮日休文集˙移元徵君書》文中:「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
此為皮日休為了規勸歸隱山林的元姓友人出來為世人服務而寫的文章,
此句所說之意為即使用盡南山所有的竹子,無法寫完這位友人可以為世人做出的貢獻。
在此就是因為文章的關係,使得罄竹難書之意偏向正面。
徵君,指的是曾被朝廷徵聘而不肯受職的隱士。

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四.緒帖》:「凡此五偏,猶其大略,至於瑣屑,罄竹難書。」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三.西選年選佟選》:「三臣罪狀,罄竹難書。」
這兩句我翻了很久,不過就是找不到完整的本文做較好的解釋,所以在此簡單說明。
明朝朱國楨所指應是某項事物的精細度之類的,不是很清楚,故只解釋"至於瑣屑,罄竹難書。"
此意說的就是:至於其他瑣碎的事項,多到書簡難以寫盡。就是這麼簡單。
清朝陳康祺.....文言文中的白話文,不解釋了。

其實罄竹難書這句成語為未定性的成語,需要經由前後文才能判定用法。
為何要用引申出來的意思作為成語的語意呢?不能用其本意來作為成語解釋嗎?
那用皮日休的文章作為引申出處如何呢?或與這樣對罄竹難書有不一樣的解釋吧。
罄竹難書因為出處的關係,被我們以錯誤的想法使用多年,

今天因為陳總統的一句話而有了正確的認識,理當銘感五內。
不過據說講稿通常都是幕僚擬的.....但是陳總統總是會脫稿演出......
不管!總之就是學到了。

至於知道怎麼用就好,沒必要在電視大聲嚷嚷吧。
那位在攝影機外的記者先生,你這樣就真的太不上道了!
即使用法對了,但哪來的罄竹難書?他們只是去做秀罷了。
客語推動他們有做到什麼事情嗎?

接著我要說的是:「蘇院長!我沒硬柪喔。」
然後指著一堆學者大喊:「書怎麼編的啊?錯了這麼多年都沒發現!」
接著回馬刺那些自以為是的網友一槍:「你們有受過專業的文言文訓練嗎?」
最後要說的是:「對於那些給予指教的眾人,感謝!受教了!!」

沒有留言: